非遗大师携“虎”而来,携手创新“黄海手造”

2023-04-07 2855 作者:徐海霞 来源:艺术学院

近日,我校艺术学院邀请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聂家庄泥塑第22代传承人聂鹏老师,来到艺术学院非遗工坊,给同学们传授分享泥叫虎的奥秘与制作技艺。

小孩小孩你别哭,

你爹去了登州府,

花啦棒、泥老虎,

咕嘎咕嘎两毛五。

这首流传百年的民谣说的就是高密聂家庄泥塑。其中会咕咕叫的“泥老虎”就是高密聂家庄泥塑中最典型的代表。

聂家庄泥塑相传起源于明朝万历年间,最早的泥塑本来是礼花焰火的泥巴外衣,做成泥娃娃的形状,焰火放完后被当作玩具或者摆设。到了清康熙后期,农闲时,聂家庄几乎家家户户都会捏泥塑,有民谣广为流传:聂家庄,朝南门,家家户户捏泥人。

聂家庄属百脉湖淤积区,拥有土质肥沃的黑黏土,土质好,黏性大,干透后不会破裂。被誉为高密四绝(剪纸、扑灰年画、泥塑、茂腔)之一的聂家庄泥塑,直到今天,在制作泥老虎(泥叫虎)、泥塑工艺品时,依然采用这种黄粘土。

聂家庄的泥老虎除了作孩童的玩具外,还因其威武的造型,鲜艳的色彩成为镇宅吉祥物。造型优美,颜色干净漂亮是聂家庄泥塑的特点,彩绘更是泥塑的点睛之笔。看似简单的泥老虎,从开始挖土到最后成品需要几十道工序,不仅对土、制成的坯有要求,对画的技术、颜色的选择都很讲究。刷完粉子之后的泥老虎坯先上哪种色,后上哪种色,都有严格的规定。

通过“泥叫虎”彩绘的艺术熏陶和非遗传承人聂鹏老师的精彩讲解,同学们学习了解传统制作技艺与传统形象的同时,大胆创新,勇于创造,创作了一件件精美的新式泥叫虎,让大家感知了绘画艺术的魅力,提升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和对美的理解力和鉴赏力,也感受到了非遗传承的重要性,并且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美育的“实用价值”。

艺术学院“黄海手造”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位于西校区,目前是学校通识选修课、艺术学院非遗选修课的授课场所,也是非遗文创产品设计研发中心、研学活动实践基地,是集课程教学与文创产品设计开发于一体的多元化研究中心。

“黄海手造”非物质文化研究中心运行以来,摒弃以往呆板的传统理论知识学习,通过切身实地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让学生体验用不同的方式创作出多元化的作品,既锻炼了同学们的视觉与动手的协调能力,还提升了他们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真正结合,也让同学们了解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博大精深。本次课程邀请了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聂鹏老师进行现场制作、讲解,并以现场制作的方式加深学生的理解和感悟。

附:学生泥叫虎创意作品

初审:魏经界   复审:孙兆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