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纪实|以心为壤,让童真之芽在北江路社区破土生长
2025-07-28
52 作者: 来源: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启航?童心筑梦” 服务队牢记嘱托,在黄岛区北江路社区 “青桐学堂” 的第三天、第四天课程中,继续以知识为墨、以爱心为笔,为孩子们的暑期画卷添上更丰富的色彩 —— 从校园安全的守护到家国情怀的浸润,从科学探索的乐趣到心灵成长的滋养,每一堂课都承载着对孩子们全面发展的期许。
课业辅导:温故知新,筑牢知识根基
清晨的阳光洒进教室,孩子们低头做着简单作业,笔尖沙沙作响。遇到不会的题目,便举手示意,志愿者走过去轻声讲解,用手指点着题目耐心引导,直到他们点头露出明白的神情,又低头继续书写。
反校园霸凌宣讲:识别荆棘,浇灌勇气之花
课堂上,志愿者以“生为玫瑰,无惧荆棘” 为主题,通过情景动画展开反校园霸凌宣讲,先抛出问题 “当有人给你起侮辱性绰号,这算不算霸凌?”,随后用孩子们易懂的语言解析了霸凌的多种形态 —— 从身体欺凌的 “推搡踢踹” 到语言欺凌的 “恶意绰号”,从关系欺凌的 “集体孤立” 到网络霸凌的 “恶意 P 图”。在 “荆棘扫描仪” 互动环节,当投影里出现 “创建讨厌同学的小群”“模仿口吃同学说话” 等描述时,孩子们立刻坐直了身子,有的攥紧小拳头,有的大声喊:“这是不对的!是霸凌!” 志愿者接过话问:“那遇到这些情况该怎么办呢?咱们来想想办法。” 有人说 “要告诉老师”,有人提议 “把被欺负的同学拉走”,还有孩子说 “可以对霸凌的人说‘这样做很伤人’”。志愿者笑着夸大家:“这些都是保护自己和朋友的好办法呢!” 最后,孩子们跟着志愿者一起念出约定:“不做伤人的事,不当冷漠的看客,要做彼此的小太阳。” 稚嫩的声音里,藏着对同伴的在意和对友善的向往。
爱国主义教育:厚植家国情,共筑中国梦
2025年5月,我国"嫦娥六号"带回的月球土壤样本中发现新矿物成分,这一最新航天成就成为爱国主义教育课的生动切入点。从屈原"上下而求索"的家国情怀,到抗日战争中"一寸山河一寸血"的悲壮历史,再到新时代"祝融探火、羲和逐日"的科技辉煌,孩子们在跨越时空的对话中感受着爱国精神的传承。当《我和我的祖国》影片中"开国大典升旗"片段响起,教室里自发响起轻声跟唱,孩子们攥紧小拳头,眼中闪烁着对默默付出英雄的敬仰。课后,他们用彩纸制作"爱国心愿卡","我要当宇航员""我想发明环保汽车"的字迹里,藏着一颗颗萌芽的报国心。这一堂融合古今、连接科技与人文的思政课,让爱国情怀在新时代焕发新生机。
吸管泡泡机手工:指尖玩转科学,童趣邂逅原理
孩子们带着“为什么泡泡总是圆的” 这一问题探索吸管泡泡机的科学原理。志愿者演示了洗洁精与清水混合液用吸管吹出彩虹泡泡的实验,并解释这是液体表面张力使泡泡呈表面积最小的球形,还让孩子们感受了泡泡水的黏稠感。分组创作中,孩子们创意十足,有的用粗吸管吹大泡泡,有的加白糖让泡泡更坚固,有的用三根吸管绑成花形吹 “泡泡花束”。一年级的小朋友笑着说玩泡泡里藏着很多学问。
课业辅导:个性指导,让每个孩子都被看见
经过三天相处,志愿者摸清了孩子们的作业情况:给容易分心的孩子拆分成小任务,帮害羞的孩子逐题讲解,给爱钻研的孩子加道趣味题。看到有孩子顺利完成作业,志愿者笑着鼓励:“今天很专注,做得真好。”
图片十一
情绪管理与解压心理课:绘制心灵地图,解锁快乐密码
“音乐停!请做出‘开心’的表情!” 随着音乐骤停,孩子们瞬间摆出咧嘴笑、比耶的可爱模样 —— 这是情绪管理课的 “音乐表情秀” 环节。志愿者借此引导孩子们认识 “开心、委屈、愤怒” 等情绪,“每种情绪都是我们的朋友,重要的是学会和它们相处”。在 “我的能力地图” 环节,孩子们在纸上画出自己的 “技能树”:“我会跳街舞”“我擅长背古诗”“我擅长安慰朋友”,一张张地图拼出自信的模样。最后的 “烦恼解决树” 更是温暖:“不开心时画画”“跟妈妈说心里话”“跑步发泄”…… 孩子们将写满方法的便签贴在树上,整棵树仿佛开满了治愈的小花。
科学实验课:揭秘“生气的河豚”,探索生物智慧
“河豚生气时会变成什么样子?” 志愿者拿出气球和白醋、小苏打,模拟河豚鼓胀的原理。当孩子们看到气球因化学反应膨胀成 “圆球” 时,发出阵阵惊叹。“河豚的胃像气球一样有弹性,遇到危险就会吸水膨胀,这是它的自我保护智慧!”实验环节中,孩子们用手套、小苏打等材料制作 “迷你河豚”,当 “河豚” 鼓起来的瞬间,教室里爆发出欢呼声。“原来小动物这么聪明!” 孩子们一边记录实验现象,一边感慨大自然的奇妙,科学探究的种子在心中悄然发芽。
扭扭棒手工小课堂:魔法变变变,绽放创意之花
“一根扭扭棒能变成什么?” 志愿者的问题刚出口,孩子们就叽叽喳喳讨论起来。从环形的基底到交错的藤蔓,从星星的尖角到波浪形的花边,志愿者演示着弯、绕、缠的技巧,孩子们却有自己的想法:有的用黄色扭扭棒做出 “太阳光斑”,有的给花环缀上 “小铃铛”,还有的把红、蓝、紫扭扭棒拧成螺旋状,说是 “彩虹花环”。展示环节,孩子们举着作品围成圈,有的举过头顶,有的戴在头上,彩色的扭扭棒在阳光下折射出细碎的光。“这是我做的‘快乐花环’,要送给妈妈!” 小创作者们的声音里满是骄傲,那份用心比任何装饰都更动人。
总结与成长:在问题中探索更优路径
课程结束后,服务队召开总结会复盘四天实践:针对互动节奏把控不足,如反校园霸凌课讨论发言无序,决定后续提前划分“互动时段” 并使用 “举手牌”,为解决个别孩子参与度低,计划增加 “一对一搭档” 机制,由活跃孩子带动内向同伴,志愿者用引导式提问鼓励沉默孩子;考虑到课程时间与孩子注意力的匹配度,每节课将穿插 5 分钟 “肢体小游戏”。这些调整让志愿者体会到,教育的本质是 “看见” 与 “适配”,需根据孩子特点灵活调整,才能让陪伴精准触达童心。
知识的种子、勇气的萌芽、家国的情怀、科学的好奇已在孩子们心中扎根。“启航童心筑梦” 服务队的志愿者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青年担当 —— 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心灵的陪伴者、成长的引路人。
初审:王如雪 复审:董轩江 终审:李宗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