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化学院组织观看“开学第一课”——“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勇担新时代使命”

2025-09-19 34 作者:全莉 来源:语言文化学院

9月17日下午,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伟大抗战精神的重要讲话精神,语言文化学院组织学工队伍及全体2025级新生在学校体育馆集中观看学习由中国民办教育协会主办的“开学第一课”——“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勇担新时代使命”。

开国上将李克农之孙、中华英烈褒扬事业促进会副秘书长、“薪火”红色宣讲团副团长李凯城老师深情回顾了九三阅兵现场大学生合唱《松花江上》的震撼场面。对比当年流亡学生撕心裂肺的歌声与今日大学生意气风发的演唱,生动展现了中华民族从屈辱走向辉煌的历史巨变。他用生动的史实揭示了半殖民地的屈辱现实,激发了在座师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军事科学院原军史所抗战组组长岳思平研究员从专业史学角度系统阐述了中国14年抗战的历史脉络。他强调,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关键,东北抗联、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人民抗日游击队等构成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武装力量,成为中国共产党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坚实基础。他用“14年抗战、两个战场、三个阶段、四支力量、五点贡献”的框架,构建了清晰的抗战史知识体系。

左权将军外孙、八路军研究会副秘书长兼青年分会会长沙峰老师对左权将军英勇事迹的深情讲述令人动容。通过一张珍贵的全家福和左权将军牺牲前三天写给妻子的最后一封家书,沙峰老师生动再现了这位抗战英烈舍小家为大家的崇高品格。左权将军在十字岭突围战中为掩护战友冲出包围圈而壮烈牺牲的英雄壮举,深深震撼了每位师生的心灵。

“英雄母亲”邓玉芬重孙女任红霞老师则以“英雄母亲”的感人事迹诠释了“满门忠烈”的深刻内涵。这位普通的农村妇女将丈夫和五个孩子送上抗日前线,他们先后为国捐躯,而邓玉芬依然坚定地支持抗战事业。她临终前要求将自己埋在大路旁,“我要看着十团孩子们回来”的话语,体现了中华母亲的伟大情怀。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英雄是民族的脊梁。观看过程中,语言文化学院师生们聚精会神、深受感动,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抗战精神的丰富内涵,深切感受到和平生活的来之不易。新时代青年要自觉传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勇担时代重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语言文化学院以此“开学第一课”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们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民族精神。正如活动中所展现的那样,当年英雄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和平与尊严,需要新一代青年用奋斗和担当来守护和发扬。

图片:李奕欣    初审:全莉  复审:郭潇雨   终审:刘奕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