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教学互鉴 共探人才培养新路径 —青岛黄海学院惠灵顿理工联合学院教师赴新西兰研修

2025-10-09 110 作者:陈亚非 来源:惠灵顿学院

2025年9月30日至10月3日,青岛黄海学院惠灵顿理工联合学院(简称“惠灵顿学院”)教师团队在国立新西兰理工所属惠灵顿理工学院(简称“惠灵顿理工学院”)的深度学习以课堂观摩、教学研讨、文化探访为核心,深入对话中新教育理念差异,为惠灵顿学院人才培养方案优化与课程改革积累了宝贵经验。

沉浸式课堂观摩:解码“实践为要、学生中心”教学内核

9月30日,团队线上观摩Hoang Nguyen教授主讲的《SD6501 移动应用开发》课程,该课程以项目为核心,构建“规划—开发—测试/发布”三阶段闭环,课堂以“学生演示+同伴设备测试”为关键环节,当场聚焦Web端删除按钮失效、登录逻辑混淆等多端一致性问题,教师与学生共同提出改进建议,给予学生一周修订期后再正式提交评分,充分体现形成性评价理念。同时,教师团队了解到因学校网络与权限限制,鼓励学生使用个人设备完成学习,既降低集中部署环境成本,又提升调试与部署效率。

10月1日,IT专业教师走进Petone校区Yuliya Khrypko教授的《IT8526 IT 高级项目管理》课堂。课程围绕“利益相关者管理” 模块,以PMI/APM方法为基础,详解“识别—分析—管理与参与”全流程,重点拆解“权力—兴趣矩阵”应用策略,通过“高权力×高兴趣需紧密跟进”“低权力×低兴趣仅需监测”等象限分类,结合“问题日志”“期望管理矩阵”等工具,将抽象理论转化为可操作流程。课堂采用“脱稿讲授+可视化图表”模式,教师以简化矩阵、流程框架为视觉锚点,穿插案例讨论,引导学生当场迁移知识至实际项目场景,充分调动学习主动性。同日,艺术专业教师在Te Auaha创意校区观摩Craig老师的数字艺术课程,从产品包装盒结构设计到Blender软件UV贴图技术教学,见证新方如何通过“平面—立体”“三维—二维—三维”的技术闭环,培养学生空间构想与实操能力,课后观摩的定格动画作业实践,更让团队教师感受到项目式教学对学生耐心、协作力的激发作用。

10月2日,Hiroshika Hinduramage导师的《IT6502 项目管理》课程聚焦敏捷工具实操,对比传统项目管理软件与Jira的应用场景差异,现场演示从Scrum项目创建、团队/组织级管理权限设置,到 Backlog任务拆分、Sprint节奏规划的全流程,即时更新术语与界面变化(如Timeline为 Roadmap新版命名),帮助学生消除版本困惑。

10月3日,Anjali De Silva讲师的《DS6504 商业智能与大数据》课程,以“与期末考试成果对齐”为目标,拆解HDFS写入路径细节——用“300MB文件分拆为128MB、128MB、44MB 块,复制因子为3”的具体案例,结合链式传输、ACK 确认机制,将抽象的NameNode、DataNode 协作流程具象化,课后还安排小组活动与作业辅导,实现 “概念讲解—实操应用—考核对接”的无缝衔接。

深度教学研讨:共话课程改革与人才培养

交流期间,多场专题研讨为中新教育理念碰撞搭建平台。9月30 日,教师团队与新方代表针对青岛黄海学院惠灵顿理工联合学院人才培养方案展开细节对接。

10月1日,团队与数字媒体与设计系主管Dr. Brenda Saris就“中新艺术教育差异与课程改革”展开座谈。双方一致认为,新方教育侧重项目驱动与批判性思维培养,中方基础课程(如素描、色彩)在造型能力、美学修养训练上优势显著。基于此,双方探讨提出基础课程改革新思路:在保留素描、色彩核心训练价值的前提下,融入构图分析、视觉叙事、数字色彩理论等内容,打破传统基础课与数字媒体、设计项目的壁垒,让课程更贴合现代创意人才培养需求。此外,双方就“基于跨文化交流的教师发展研究”达成合作意向,计划围绕中国学生创意设计过程、中西教学差异、设计类课程改革等主题开展联合研究。

10月3日,团队与新方专业负责人就“合作落地”“自学学时设置”“资源共享”等问题进行交流,双方还确定下周将进一步细化共建课程清单与授课安排,确保人才培养方案“一次性做对、高效落地”。

文化浸润与总结展望:为教学创新注入多元视角

除课堂与研讨外,教师团队还走进惠灵顿艺术家肖像自画像展、惠灵顿博物馆,从艺术家的自我表达中汲取创意灵感,从城市起源、毛利传说、多元文化演变中理解新西兰艺术创作的社会背景,为后续将跨文化元素融入课堂教学积累素材。

教师团队在为期四天的交流学习中不仅亲身体验了“可视化教学”“形成性评价”“项目式学习”等先进教学方法,更在课程体系融合、人才培养标准对接上取得实质性进展。未来,惠灵顿学院将持续优化课程设置、创新教学模式,培养兼具国际视野与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推动中外合作办学质量再上新台阶。

初审:管凤格、刘明婕  复审:曹晓波、陈亚非  终审:周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