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协报》刊发我院董事长刘常青专题访谈文章

2012-08-16 16455 作者: 来源:

编者按:8月1日,《人民政协报》刊发我院董事长刘常青专题访谈文章——《把学校的根扎在区域经济的土壤中——对话青岛黄海学院董事长刘常青》。该专题文章从刘常青董事长创办黄海学院过程中的天道酬勤、赢在定位、延伸责任三个方面阐述了自己的办学理念、教育思想和社会责任意识。《人民政协报》对黄海学院在发展中所形成的“‘文’气十足”的底蕴给予高度评价。《人民政协报》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的机关报,也是唯一的在海内外有广泛影响的全国性统一战线报纸。我院董事长刘常青是中国民主建国会(简称“民建”)的优秀成员,在投身教育事业发展的同时,一直高度重视社会发展并为之建言献策、尽心尽力。

 

把学校的根扎在区域经济的土壤中

——对话青岛黄海学院董事长刘常青

青岛黄海学院是一所以职业教育见长的本科院校,但是我们第一眼看到的不是车间和实训设备,而是孔子塑像、雷锋纪念馆、文化馆、图书馆……这里“文”气十足。该学院董事长刘常青认为,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技能型、技术型应用人才,但是,让孩子们懂得奉献,多一些文化修养,视野开阔一些,总归是有好处的。

在青岛市开发区教育局副局长隋俊昌看来,近几年,教育改革向内涵深入,各阶段生源总量萎缩,种种原因导致民办教育整合重组、优胜劣汰的趋势日益明显,特色和质量是任何一家民办教育机构都务必跨越的关口。“黄海学院是当地迈过这两道关口的优秀民办教育代表。有两个佐证:其一,这个1996年从很小的培训机构开始的学校,一路拾阶而上走到今天,职业教育的特色和服务青岛西海岸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一直没有游离,他们在方向上很坚守;其二,与他们一起创业的有很多这样的机构,这黄海学院起点不是最高,条件不是最好,但他们在办学质量上孜孜不倦的追求,已经让今天的黄海学院遥遥领先。2011年4月,教育部批准青岛黄海学院为新建普通本科院校。”

黄海学院依山面海,来者无不夸赞这风水宝地,但对刘常青来说,比风水更“宝”的是人才。

由于大的政策环境,民办学校留住优秀的人才尤其是教学管理人才对于学校的发展具有战略意义。在黄海学院,云集了一批这样的人才,该学院院长焦奎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青岛科技大学原校长,该学院党委书记是山东大学原党委副书记……“这些老教育人在不同岗位上经历了几十年的历练,有着对教育的无限执着,退休后,他们乐意在一方真正的教育土壤上继续耕耘。当然,要聘用这些人来,学校董事长的用人胸襟非常重要。”黄海学院党委副书记宋庆泽由衷感慨:“我们这些老同志有经验,但有时候也保守。刘常青董事长对我们非常尊重,给了老校长、老教授们很大的自主空间。

基于这样的背景,日前,本刊与青岛黄海学院董事长刘常青有了一次促膝相谈。

天道酬勤

教育周刊:人们往往看到创业者的辉煌,但难以想象创业者的艰辛,从1996年开始到现在,是什么东西吸引你投身教育,又是什么东西让你坚守到现在?

刘常青:开始创业前,我是山东胶南职业二中的老师,同时负责就业工作。我发现,一方面,企业招工非常难,青岛周边经济发展对技术型人才需求巨大;另一方面,学生就业也面临问题。我从小属于那种闲不住的人,所以我决定出来创业,培养企业急需的技术人才。

这十几年来,企业对技术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要求也越来越高,我们的学校也就伴随着市场需求发展壮大。

现在回过头来看,让我坚守到现在的最大理由是,看到自己学校培养的学生走上工作岗位,领到了薪水,开始他们的事业,我就有莫大的成就感。

教育周刊:如果说今天的黄海学院取得了一些成功,作为这摊事业的创始人,你自己有没有总结过一些成功经验?

刘常青:办学校要成功,第一要热爱教育,热爱能为这份事业带来不竭的激情,这一点非常重要。其次要勤奋,这两个字说起来简单,背后是很多血泪汗水。创业初期,为了寻找单位联合办学,扩大招生,我们时常租了廉价的车四处奔波,夜里赶路,白天开会,不知疲倦。记得有一次临近春节,我们在大雪中赶夜路,车在路上坏了4次,车拉一会儿人,人推一会儿车,当时都没有意识到安全问题,现在想起来还有些后怕。

赢在定位

教育周刊:在新的形势下,单纯靠学费运转的民办学校发展面临很多压力,我们发现,黄海学院这些年来一门心思做教育,并没有更多的产业或实业来回哺教育,但学校的发展依然不错,为什么?

刘常青:我觉得,我们首先胜在办学定位上。青岛黄海学院15年办学,主要面向企业、面向职业,为企业培养技术型、技能型人才。这一定位很好地服务了、也适应了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我们立足山东、立足青岛,依托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平台,最大限度地实现教育资源与区域经济的整合。青岛乃至山东的发展都必须要有人才支撑,市场上一旦释放出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人才需求信息,我们能够迅捷地捕捉,并作出反应,获得了市场就获得了发展。

另外,我们特别重视自己的办学特色。特色不是政府授予的,也不是自封的,是大学千锤百炼炼就、社会所认可的。工科的特色在我校这十几年的办学中逐渐凸显出来,2011年升为本科院校之后,我们瞄准工学门类中的强势学科、专业进行培育,希望逐步办成以工科为主体的本科院校。

教育周刊:你们将怎么理解和建设这个“有特色”的本科院校,怎么传承专科期间积累的优势?

刘常青:本科教育不是专科教育的“膨化”,专科教育也不是本科教育的“压缩”,必须用各自的学科理论实施教育,才能保障教育质量。我们以前所培养的人才,他们的职业生涯主要在我国职业带的下、中游流动。升为本科院校后,教育类别变更,办学层位上移,教育空间拓展,服务面向放大,我们要建设的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应用型本科院校是适应当代科学技术发展和职业更替需求、一种新生的高等教育形态,主要职能是培养新型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它区别于纯理论型、学术型人才,也区别于普通技能型人才。所培养的人才应该具有宽厚的专业理论基础、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坚实的专业技术能力。

延伸责任

教育周刊:如你所讲,培养技术型、技能型人才的定位让学校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学校的成功定位,要在学生的最终就业情况中得到应征和反馈。你学校的整体就业情况如何,学校为学生的就业做了哪些工作?

刘常青:就业工作其实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仅在最后的应聘环节,其实映射到了教学和管理的深层。我给你讲个故事吧:记得有一年,我们的老师带了一批学生到青岛海尔公司接受面试,因为各学校参加面试的学生很多,面试结束已经超过了午饭时间,同学们都很饿。主考官宣布可以开餐,参加面试的很多学生蜂拥餐厅,只有我们学校带去的学生整齐地坐在座位上原地不动,在老师的指导下才整体起立,排队去就餐。就这一个举动,被海尔公司人力资源相关负责人注意到,我们的学生成了海尔公司的“免检”招聘对象。我们的学生能有这样的表现,得益于学校的严格管理和德育教育。

除了很多学校普遍采取的促进就业的措施之外,我们还有自己的特色,“召回制”就是其中之一。

“召回制”是针对因企业裁员、不能发放工资等非学生自身原因,身体素质条件或技能等非主观原因,而不适应工作岗位的学生,我们将这些学生再度召回学校,免费安排短期再培训和心理调适,通过就业指导中心再次帮助学生选择适合的岗位。“召回制”非常受家长和学生的欢迎,增强了学生求职发展的信心,提高了毕业生就业安置质量。

刘常青,青岛黄海学院董事长、青岛市政协委员。1996年辞别职业学校教师岗位,开始在民办教育领域弄潮创业,他掌舵的青岛黄海学院目前已成为当地一所重要的本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