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一封感谢信揭开黄海学子动人事迹

2019-03-27 17356 作者: 来源:

一封感谢信揭开

黄海学子动人事迹


      为方便照顾老人 她五个寒暑假吃住在护理院

      “我受护理院老人们的委托向贵校的鲍晴晴同学表示感谢,她从2017年开始,连续5个寒暑假吃住在我们护理院,发挥专业特长,陪伴照顾残疾老人。同时,对培养出好青年的贵校表示感谢……”“雷锋月”已近尾声,雷锋精神却一直在继续,近日,青岛黄海学院办公室收到一封感谢信,邮寄方是新沂市苏馨家园护理院,由此揭开了一段黄海学子的动人事迹。


为了方便照顾老人

寒暑假她住护理院

“如果不是新沂市残疾人之家将感谢信和照片寄到了学校,我们还对她的善举一无所知。”青岛黄海学院办公室的老师说,鲍晴晴是该校护理与健康学院的学生,学习的是护理专业。

      说起志愿服务的初衷,鲍晴晴说:“最开始只是想体验一下,毕竟我学习的是护理专业,想借此实践。父母就为我联系了这家苏馨家园护理院,那个时候应该是2017年的寒假,后来每次放了寒暑假我都会过去,就形成习惯了。”

      记者了解到,鲍晴晴的家在江苏省徐州市邳州市,而苏馨家园护理院位于徐州市新沂市,两市虽相邻却也有一定的距离,为了节省时间,方便照顾老人,在志愿服务中,鲍晴晴干脆吃住在那里,有时一住就是一个多月。“那里的老人基本上都有残疾,患病的也很多,夜里我需要起来巡视两三次,给他们翻翻身、喂一点水。所以我干脆就住在那边,因为住在家里来回跑太耽误时间了。”鲍晴晴说。最开心的是得认可:老人点名让她喂饭。

      “老来小、老来小,上了年纪,老人们有时候就像个孩子,吃药需要哄着才行。不过老人们对我都挺好的,有的老人还点名让我推他们去吃早饭或喂饭,而且是提前一天就跟我说好了。能得到老人的认可,是我最开心的事。”鲍晴晴笑着说,自己的性格比较“宅”,不喜欢出去玩,觉得跟老人在一起就很开心。

      “我想这就是善良吧,因为不放心那些行动不便的老人,在寒冬酷暑愿意24小时陪伴他(她)们,这个姑娘真的了不起!”苏馨家园护理院的负责人说。

      在校学习的是护理专业,鲍晴晴在志愿服务实践中充分将自己的专业知识用到了对老人们的照顾上,为老人们打针、量血压、测血糖......鲍晴晴说,等毕业以后她想到医院里当护士,照顾更多需要照顾的人。

      “鲍晴晴人缘非常好,参加班级活动也很积极,但是她从来没有说过利用寒暑假照顾残疾老人的事,为善不欲人知,希望她以后扎实学习,取得更大的进步。”鲍晴晴的辅导员张龙洁说。



      学院雷锋事迹多

      师生行动在继续

      值得一提的是,当记者打电话到该校护理与健康学院询问感谢信相关情况时,学院老师还以为记者问的是拾金不昧的孟子乔同学和牛芃霖同学。他们在上晚自习的时候捡到了一个钱包,里面有400多元现金和数张银行卡,两位同学第一时间将钱包交到了辅导员办公室,经过确认,失主是学前教育学院的一名同学。

      处理此事的辅导员老师说:“我个人觉得很感动,钱数虽然不多,但是我们学生这种拾金不昧的道德情操是最可贵的。”记者了解到,青岛黄海学院护理与健康学院秉持学校以雷锋精神兴校育人的传统,非常重视对学生道德情操的培养,经常组织义诊、社区志愿服务、养老院、聋哑学校志愿服务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志愿服务精神,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雷锋精神是一种爱,爱是一种信仰,爱是一种文化,教育的本质是爱,推广爱的教育,培养新时代的雷锋,是教育工作者的根本任务。让这种爱的培育与社会链接,推动爱的循环,已成为青岛黄海学院办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风尚。”青岛黄海学院董事长刘常青说。

      记者了解到,近几年,青岛黄海学院涌现出“感动青岛十佳人物”候选人刘仕春老师、勇抱燃烧煤气罐的刘名利老师、热心帮助失明老人的陈松同学以及鲍晴晴、孟子乔、牛芃霖等许许多多的雷锋式师生,他们的点滴善举,充分展示了雷锋精神的时代风采,并带动着我们将雷锋精神和实践延续下去。(青岛晚报/掌上青岛/青网 记者 杨海涛 通讯员 李镇江)

      相关链接:http://zsqd.app.qing5.com/mobile/reading/4973?app=powerq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