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学子开展暑期“三下乡”活动

2025-08-20 92 作者: 来源: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在这个骄阳似火的夏日,我校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积极响应国家“三下乡”号召,紧扣“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实践育人目标,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学院围绕全国层面八大重点方向,精心组建五支特色实践团队,鼓励学子走出校园、深入基层,在体察国情民情中厚植家国情怀,以青春之力为乡村发展添砖加瓦。

2025年7月,“乡暖桑榆情” 银龄服务队,在指导老师王梓扬的带领下,以 “守护” 为墨、“陪伴” 为笔,走进青岛市宝山镇四村。一周实践中,8名队员身影穿梭乡间院落,为100余名老人的生活注入青春笑语,书写了一段跨越代际的温暖篇章。

活动中,志愿者聚焦老人需求,以科技助老与防骗科普搭建数字桥梁:耐心教智能手机操作,制作带录音功能的教学卡片,用案例和口诀帮老人识骗防骗,让他们在数字时代少隔阂、多安心。期间,开展了2场科技助老与防骗科普活动,制作带录音功能的教学卡片10余张,组织红歌合唱、小游戏等文化互动活动4场,进行夏季养生讲解、茶饮推荐、舒展活动等养生关怀与健康指导2次,开展八段锦、棋类对弈、手势舞等趣味互动3场。

2025年7月, “资传万户·泽润莘苗” 服务队在指导老师王梓扬的引领下,深入青岛市黄岛区宝山镇,开展了为期10天的“学生资助政策进万家”社会实践活动,以青春力量架起政策与群众间的桥梁。

实践中,志愿者兵分多路开展“敲门行动”,覆盖大张八村、向阳村等四村,走访50余户家庭、60余名学生,细致讲解政策并协助37户整理申请材料。针对留守困难家庭子女、春蕾女童等群体,团队重点走访并详记需求,反复解读适配政策,确保政策落地。此次实践显著提升政策知晓率,让“教育资助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抓手”理念深入人心。

2025年7月中旬,“启航·童心筑梦” 服务队走进黄岛区北江路社区“青桐学堂”,开展为期20天的公益教学活动。前5天团队集中完成课程研发、备课、试讲及课堂布置,后15天为授课阶段,团队聚焦社区托管与教育赋能,服务了北江路社区6个小区的400余人次儿童,日均参与达24人。项目课业辅导涵盖小学语数英,采用集体讲解与即时答疑结合模式,同步开设趣味学科课程助孩子理解知识。团队以“托管+特色教育”模式为核心,既提供课业辅导等基础托管服务,又打造多元化课程体系,实现知识传递与成长陪伴的双重价值。

“青春健体”志愿服务队积以群众喜闻乐见的羽毛球运动为纽带,联合国风药业,于2025年暑期,开展了为期一周的基础技能培训,此次活动覆盖国风药业20余名员工,志愿者们用青春力量打通科学健身“最后一公里”,让体育赋能的活力真正扎根基层、惠及大众。服务队特邀体育教学部张希朋老师担任指导老师。活动中,志愿者全身心投入教学:从握拍姿势教起,调整参与者指节发力位置,讲解“正手握拍稳、反手握拍活”要点;示范发球技巧,强调“转体带臂、击球点要高”;将“垫步、交叉步”等步伐拆解教学,带领反复练习。他们穿梭场地纠正动作、解答疑问,汗水浸湿衣衫也不在意,只为参与者能扎实掌握要领。

“沐光而行,乡育新苗”服务队在指导老师王梓扬的引领下,于2025年8月深入基层开展为期7天的“童心向阳,益起成长”手牵手圆梦行动夏令营。本次活动精准服务29名10-14周岁少年儿童,通过“6项素质拓展+ 1次研学游+ 7维度课程”的体系化设计,从知识传授、技能培养、精神滋养等多方面发力,为孤困儿童搭建全面发展平台,助力其在关爱中健康成长、向阳而行。

心理关怀采用“集体交流 +一对一深谈+科学问卷”模式,疏导困惑并融入核心价值观;安全教育联动专业力量,开展防溺水、网络防诈骗培训;美学教育设舞蹈、绘画课培育审美;生活技能以“理论+实践+竞赛”教内务整理,设“内务比拼”促习惯养成;传统文化邀教师开沉浸式京剧课;红色教育通过红歌教学与抗大纪念馆等研学厚植家国情怀;体质锻炼含晨练、远足及6项素质拓展;研学实践走进琅琊古城,助力儿童在行走中长见识,实现知识与实践融合。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的这五支“三下乡”团队,在各自领域深耕细作、积极作为,生动践行着“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实践育人初心。未来,青岛黄海学院将持续推动更多学子投身“三下乡”实践,让青春之花在乡村振兴的热土上绽放,为社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青春智慧与力量。

初审:王如雪    复审:董轩江    终审:齐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