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讲堂丨青岛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王绍波来校做学术报告

2025-11-07 74 作者:尹忠民 来源:设计与美术学院

2025年11月3日,青岛黄海学院设计与美术学院名师讲堂在知信楼306报告厅成功举办。青岛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青岛大学原美术学院院长、二级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水彩画艺术委员会委员、山东省美术家协会原副主席、山东水彩画会会长、青岛市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王绍波教授应邀来校,以《具象与表达:现代绘画中的写实性探索》为题,为学院师生带来一场学术盛宴。

青岛黄海学院副校长马延岳,设计与美术学院院长邵力民,设计与美术学院党总支书记、副院长王维智,院长助理刘文正、绘画系副主任高博及师生代表参加本次讲座。讲座由马延岳主持。

讲座伊始,王绍波教授以深厚的学术底蕴与丰富的艺术阅历,带领师生一同回顾20世纪以来具象绘画的发展进程。他从奥地利表现主义画家埃贡·席勒谈起,分析其作品中形体的扭曲与心理张力;又延伸至美国现实主义代表安德鲁·怀斯,讲述他以细腻笔触描绘人性孤寂的艺术语言。通过多位大师的艺术比较,王教授引导大家理解“写实”并非技法的再现,而是一种精神的探寻,是艺术家对现实与自我心境的表达。

在讲座的中段,王绍波教授聚焦于维亚尔、阿维格多·阿利卡、乔治·莫兰迪、尤恩·乌格罗、斯坦利·斯宾塞、阿历克斯·卡茨、梅尔尼科夫等艺术家的创作,通过实例剖析他们如何在具象与表现之间找到独特的平衡。

他谈到,维亚尔的绘画总是温柔而敏感,他从客厅、窗台等日常空间里捕捉光影与色彩的细微变化,让生活的平凡片段升华为富有诗意的视觉叙事;而阿维格多·阿利卡则以极高的观察敏锐度和迅捷的笔触,凝固了人物最真实的瞬间情绪,画面中闪烁着时间与情感的呼吸感。

乔治·莫兰迪用极简的瓶罐与浅淡的灰调,构建出静谧的精神秩序;尤恩·乌格罗则通过严谨的比例与几何化的构图,让具象呈现出一种理性之美。斯坦利·斯宾塞将信仰与日常融合,在平凡的生活场景中注入人文的温度;而阿历克斯·卡茨用扁平化的造型和冷静的色块语言,定格出现代社会的孤独与距离感。至于梅尔尼科夫,他以浓烈的色彩、厚重的笔触传达出生命的力量与精神的张力。

王教授指出,这些艺术家的作品之所以动人,不在于“画得像”,而在于他们在写实的外壳下,完成了“观念的写实”——一种对人性、时间与精神状态的表达。他强调,现代写实绘画的价值,不仅是形象的精准,更是艺术语言的自觉:色彩、空间、构图都成为情感与思想的载体。写实已从“再现世界”转向“表达自我”,成为当代绘画中最具生命力的艺术形态之一。

讲座的后半段,王绍波教授以自身的艺术实践为例,分享了他在水彩创作中的思考与探索。他回顾了代表作《渔歌》《秋》《酥油茶》的创作经历,讲述如何在“写实”与“表现”的张力中寻求平衡,并通过细腻的笔触与色彩传递出生活的诗意与东方的静谧之美。他鼓励同学们在掌握写实技法的同时,更应注重对生活的感悟与对艺术语言的再创造,让作品成为心灵与世界对话的桥梁。

讲座最后,邵力民院长对本次讲座进行了总结。他表示,王绍波教授以鲜明的艺术个性和宽广的学术视野,为师生们呈现了一场兼具思想深度与审美张力的艺术盛宴。设计与美术学院绘画系副主任高博也在讲话中指出,王教授的讲座不仅拓宽了师生的国际艺术视野,更让大家体会到具象绘画在当代艺术语境中的多重意义。

此次讲座让同学们深刻感受到“具象”与“表现”的相互融合与延展,也激发了青年学子对写实绘画与自我表达的再思考。王绍波教授以其真挚的艺术情怀与深邃的思辨精神,为设计与美术学院师生带来了宝贵的艺术启迪。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初审:邹萍  复审:王维智  终审:邵力民